安康起名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 > 风水算命知识 > 中国风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中国风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时间: 2011-08-28 19:29:34 作者: admin

中国风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距今200万年前,整个地球进人了罕见的“冰河时期”,四处天寒地冻,加上喜 马拉雅山隆起’与其邻近的昆企山也受到波及’不仅水源的获得越来越难,有些地方 甚至还成了沙漠地带,草木、动物逐渐减少……整个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猿人 面临着生存危机,他们所需要的食物、水源严重不足’不得不离开昆企山这块祖地’ 由昆企山迁移到中国境内的猿人又分两路:

    “南路”由扬子江(长江流域)顺流而下,抵四川,东阻于三峡,不得至湖北, 北阻于秦岭,不得至陕西,乃盘跟扬子江上流,滋生繁盛,是为异日巴蜀二国之前身。 “北路”沿黄河而下’抵甘肃、陕西,自此顺流而下,一拷千里矿野’ 一望无际’ 适于人类之生存。(引自《中国文化之发源地》)

    迁移到内地的这群猿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国各地的考古表明,原始人类聚落遗址大多数位于较高处的洞穴中,这证明我 们的先人长期生活在“高”处,择“高”洞居是中国先人顺应自然并利用环境的风水 经验。下面以北京周口店考古发掘的四处古人原始遗址为例,加以说明。

    1929年二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头盖骨, 这就是“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遗址。这一发现把最早的人类化石历史从距今 不到10万年推至距今50万年,轰动了国际学术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猿

    人头盖骨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1966年,在同一地点科学家又发现了两片五十多 万年前古猿人额骨和1片枕骨,这是人们知道下落的唯一的北京猿人头盖骨。

1930年,裴文中又在“北京猿人”遗址的上层洞穴,即第4号发掘地,又发现一 个原始人洞穴,这是周口店地区继“北京猿人”洞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考古专家们 紧接着确认了该洞穴是一个集“阴宅”、“阳宅”于一体的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 址。举世著名的“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害四部分。洞口向北,髙约4 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洞中地面 发现一堆灰燃,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灸,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 的地方。在上室地层中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 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8米,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 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底处,是一条南北长3 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带,这里有许多坠落进这个天然的“陷讲”中的完整的动物骨 架,可见下害是山顶洞人防止动物侵袭的天然屏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专家发现了两件珍贵的〔在周口 店第四号地点出土的〗山顶洞人磨制的骨管。初步推断,这两件骨管应该是祭祀品。 这两件磨制骨管的发现,进一步提供了比“北京猿人”晚至少15万年的“山顶洞人” 的活动范围。

    在距“北京猿人”遗址第一地点约70米处的山洞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周口店“新 洞人”遗址,1973年正式发掘。遗址中不仅发现了 4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较厚的灰炮 层,以及被火烧过的石块、石器、骨头和一颗朴树子,还发现了一颗为左上第一曰齿 的人牙,据此将这一时期居住的人类命名为“新洞人”。新洞人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 前,晚于北京人,但早于山顶洞人。

    在周口店遗址区西南6公里处,2001年6月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此发现许多化石, 考古专家为此定名为“田园洞人”遗址。2003年6月,在田园洞穴地层中出土了人类 的遗骸,这些人类化石在形态上属解剖学上现代的智人。2007年4月,中外科学家完 成了对北京周口店遗址田园洞人类化石的研究,测定结果这是距今4.2^-3.85万年 前早期现代人化石,也是迄今为止在欧亚大陆东部所测出的最早的现代型人类遗骸。

    这些考古事实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北京自古及今都是人们生存、发 展的“风水宝地”。从50万年前开始,在北京周口店这个地方就居住过“北京猿人”、 “新洞人”、“山顶洞人”、“田园洞人”,直到今天,北京仍然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 中国人后来积累的风水断语反映出中国原始人遗址所具有的优势: 中国原始人遗址除具有高而不危的自然条件外,还具备一些精神的或超自然的威 力,从而能把游徙不定的原始人群吸引到此进行情感交流。例如:考古学家发现中国的山顶洞人都是将死者头烦朝西方安葬,并在死者身上撒上红 色粉末。这就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除具有动物性需求外,已有了人类所 独有的特殊的精神信仰’这就是山顶洞人尤其关心死者的安葬问题’并且希望死者 "再生”。这种原始的信仰,促使游徙不定的古人必须寻求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以追 祭死者,进而使他们建立了永久性的人工化的聚集地一村落。

    中国人在“慎终追远”、“崇拜祖先”的信仰影响下,将上述风水经验“推己及 祖”,正如《礼记》所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于是’当其祖先去世后,找 坟地安葬时,必然相土察地,认为唯有祖先长眠于“吉地”,才会福佑后世子孙。根据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的观点,在旧石器时代’首先获得永久性所在地的 是死去的人。

    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中写道:一个墓穴,或以石家为标记的坟丘,或是一处集体安葬的古家。这些东西便成为 地面上显而易见的人工目标’活着的人会时常回到这些安葬地点来,表达对祖先的怀 念,或是抚慰他们的灵魂。虽然当时的采集和狩猎的生产方式不易形成固定地点上的 永久性居住,但至少死去的人可以享受到这种特权。

    这就是说,远在活人定居以前,死人就已经先有“聚落” 了。这种死人“聚落” 对活人的安抚功能,大约和农业发明以及实际生活需要一样,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永久 性聚落的形成。这么说来,人类聚落的发生次序应该是先有“阴宅”,后有“阳宅”。但是在考古 学上尚没有实物来证实这一点。

不管是先有阴宅,还是先有阳宅,总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相当长一段历 史时期内’这两者一直处于共存状态,大凡有坟墓的地方,就有聚落;而聚落附近也 一定有坟墓。所以,“相宅”与“相墓”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

    从原始人类遗址的情况来看,中国祖先在顺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积极摸索生 存和发展的优良条件。

    当代考古学家在中国已发掘的距今约5000 ~ 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遗址群,其中以 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一河南 省绳池仰韶村。仰韶文化遗址已发掘出的农作物有栗和黍,家畜主要是猪和狗,生产 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如石斧、石炉、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制的渔钩、

渔叉、箭头等。在距今6000年前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里挖出了大量稻谷, 这些出土的文明遗址都说明’自从人们学会了农耕,生存就开始有了一定的保障了。

根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文明进人农业形态,先人就居住在“半穴”和“干栏 屋"。从距今约6800 ~6300年陕西的“半坡村人”遗址和山东出土的“龙山文化”遗 址中,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半穴居”住房模样,人工造穴’穴的深度不足一米’比以 前的穴居深度浅了,在穴的地面上方,用树枝编围成半米高的草棚,再用草莲泥和白 灰填塞草棚缝隙,并开一扇门,以便进出,在草棚下挖一个浅坑即穴,坑底铺设草泥 土或胶泥,便于防潮和睡眠。这种住宅的舒适度,远远超过先前深入岩洞或泥土的 “穴居”生活。

    “半坡村"原始人住房复屎图“半坡村人”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群之一,因位 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而得名。半坡村的原始人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 村落。半坡村遗址总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 组成。仅居住区就发现房屋46座,从发掘资料看,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有了相当髙的 水平。居住区有壤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半地下式的房屋呈方形或圆形。居住区中 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

    位于产河右岸台阶的“半坡村”遗址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随葬品常有陶器及骨 珠等。遗址有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两个男子和四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瓷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晶精致丰 富,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半坡村遗址显示出北方地理环境和居住特色’而中国南方地理环境和居住特点如 何?根据考古学家研究,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一 带,就出现了大量“干栏屋”。在距今6000年前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里就  有“干栏屋”的住宅:把多根大树干埋入地下作支架,支架上盖草,“干栏屋”选在 背山面水、风光明媚的地方。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高温、多雨又潮湿,这种“干栏 屋”的住宅很适用。对此,《太平御览》称: 位于沪河右岸台阶的"半坡村"进址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的发源地位于河流岸边的台地或者右岸凸地或在两河汇流 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其奥妙在于这里的风水好。考古学家们在中国境内巳经发现了 许多人类聚落遗址位于河岸台阶凸地上,像中国台湾嘉义县大埔遗址,就位于曾文溪 上游的河岸台阶凸地;台中县庄后村遗址,则位于大甲溪岸台阶地上;台湾彰化县牛 埔遗址,位于猫罗溪台阶地上,包括石碑里遗址、进芬村遗址等,这些遗址宝地都发 源于河岸台地。又如:仰韶文化遗址群最明显的风水特征是,遗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 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台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并且出现了中国最早 的围合形式的建筑。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 四周有壤沟环绕,反映出当时已经有较严谨的围合建筑。再如,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 人发现了渭水支流一一沪河河床的台阶凸地利于生存和发展,于是在这里建立了家园。 半坡村的遗址背对关中平原上的白鹿原,面向产河,这里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畜 牧,取水和交通便利,极适合生存,所以,6000年前的半坡村人来到河的台阶凸地 建立起农业部落。

河岸台地是怎样成为风水宝地的呢?在正常情况下,水大多是在深四的河道流动.

 
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