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起名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起名知识大全 > 姓名知识 > 丁姓起源,丁姓的来源

丁姓起源,丁姓的来源

时间: 2016-10-29 10:53:37 作者: 小编018

丁姓在我国属于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群体,发展至今也已经有人口约五百七十八万四千余,在我国人口姓氏排行榜上排行第四十八位。但是您有了解过丁姓的来源故事吗?如果没有也不总要哦,因为小编接下来就会为大家带来关于丁姓起源的内容。

丁姓起源


一、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1、源于姜姓

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的儿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其后裔子孙中便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丁氏族人大多尊奉丁公伋(姜伋)为得姓始祖。

2、源于子姓

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姬发开始讨伐殷纣之时,丁侯因不从而被周武王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丁姓起源,丁姓的来源

丁姓起源,丁姓的来源

二、源于子姓,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

出自周朝对商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商朝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

在宋丁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字号为姓氏者,称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1)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

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2)出自于氏所改。

据明朝海盐姚士粦所序《枫窗小牍》中的记载,宋朝时期,有个叫于庆的人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为丁氏,后果然如意,飞黄腾达,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因此皆称丁氏。

(3)出自明朝初期苏州阊门邹、丁二氏。

在丁氏族人中,有一“活丁死邹”的独特家族。

相传,明朝初期,在苏州有一邹氏人家因战乱未平,生活拮据,不得已将孩子送给了一户丁氏人家。后来这个孩子勤奋读书,考取了功名,还做了大官,于是那邹氏人家就要取回孩子,还姓为邹氏。丁氏人家辛苦抚养孩子成人,当然不肯,两家为此闹到了公堂上,地方官员无法判断,于是最终闹到了皇帝那里。

明太祖在了解了事因之后笑笑说:“这好办得很:活着姓丁,死了还姓。”

皇帝金口如同圣旨,两家只得遵旨。从此,该支丁氏族人在活着的时候称丁氏,去世后安葬时棺头写“丁”,棺尾写“邹”,幕外碑铭邹氏。

四、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1、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蒙古学者丹珠尔,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1)、明朝初期,蒙古族黄教学者丹珠尔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丁,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丁氏至今。丹珠尔,据说是第三世达赖喇嘛三位侯选灵童之一的香根,是元、明之际的学者,他精通藏语、蒙语、汉语、维吾尔语、西鞑靼语(斯拉夫语,即俄罗斯语)等诸多语言文字,主持修纂了著名的苯教佛典《丹珠尔》一百六十四部(今只保留有一百二十部),他的姓名亦因该部佛教重典而得称。

(2)、蒙古族敖陶格图氏,源以地名为姓氏,出自敖陶窑子古城(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敖陶窑子),明朝初期迁居大兴安岭地区,明朝中叶即多冠汉姓为丁氏、林氏。

2、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西域回回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中,以“丁”为末字者进入中原汉化后,有按汉俗以谐音汉字改姓丁氏。丁氏为回族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史籍《东里文集》中记载:“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回族丁氏大部分是来自先祖回回名的尾音“迪尼”(Din),按汉语发音多译读为“丁”,于是他们中间一些人的后代便取“丁”为姓。如“勘马刺丁之后裔姓丁。”回族丁氏中最大的一支,当属赛典赤·赡思丁家族,因其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等姓氏,在国内分布很广。如福建泉州陈棣的丁氏回族,按史籍《执斋公图谱·历代忌辰总目》的记载:“一世祖节斋府君,讳谨,字慎思(赡思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赛典赤瞻(赡)思丁是今泉州陈棣丁氏的始祖。”丁氏回族在全国均有分布。

3、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丁氏,源出尼质氏部落,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单字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定吉哩氏,满语为Dinggiri Hala,世居黑龙江西城(今黑龙江克山西城镇)。后有鄂伦春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鄂伦春族定吉哩氏多冠汉姓为丁氏。

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瑶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丁氏,世代相传至今。

聚集地(迁徙分布)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同时已有迁至今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者。如,秦末项羽将丁公(名固)为薛人(今山东滕县南),刘邦部下丁义起于留(今江苏沛县);西汉时丁宽为梁人(今河南商丘南),丁外人为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东南),丁明为瑕丘人(今山东衮州东北);东汉时丁邯为阳陵人(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丁茂为合浦人(今属广西);东汉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当地安家。三国、西晋时期,丁氏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如三国时魏国丁仪为沛人(今江苏沛县),吴国丁諝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丁览为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丁奉为安丰人(今河南固始东南),后徙家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晋丁绍为谯国人(今安徽毫州),丁义为建城人(今江西高安)。唐初,有丁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北宋,有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丁谓,任崖州司户参军,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广东崖县西北)及广州。丁氏入粤始祖还有:丁允文,南宋时开基潮州;丁肇宪,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仑,明代徙丰顺。

丁姓在台湾也遍及各地,以台北、澎湖、嘉义、新竹和嘉南地区最多。以其人数而言是第八十九位。丁氏自闽、粤一带,播迁到台湾,也是为时较早的。台湾省文献会拥有一项古契,上记:清嘉庆二十年间(公元1816年),有一位添福庄的垦户丁文开,当官向南嵌、龟仑、坑仔三社屯丁给出埔一所,可知早在嘉庆年间台湾已有丁姓的踪迹。此后又有人徙居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

丁姓名人

丁氏名人﹐不绝于史。汉时﹐有帮刘邦打天下﹑被列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复﹐项羽的部将丁公﹐东汉经学家丁鸿、丁恭;汝南太守丁通;交州牧丁宫;并州刺史丁原﹔三国时孙权的大将丁奉;隐士丁览﹐颇受曹操赞赏的才子丁冲及其二子丁仪﹑丁广和兄弟丁斐等。诸葛亮帐下的丁立、丁咸;明朝画家丁云鹏;清时有丁宝桢﹑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绪年间﹐任江苏巡抚﹐是洋务运动中的活跃人物。

古代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状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鹤年(元惠宗元统三年~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

丁魁楚,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封平粤伯。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德兴(1327—1366)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

丁兰,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

近现代

丁惟汾(1874-1954)汉族,字鼎丞。山东省日照市人,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武选(1897~1993年),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先国(1909~2001年),湖北省麻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观海(1911~1991),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人。著名土木工程学专家、焦作工学院(今江苏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及河南焦作市的河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等校教授。

丁本淳(1911~1996年),陕西省澄城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世方(1912~1965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秋生(1913~1995年),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丁盛(1913~1999年),江西省于都县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甘如(1917~1995年),福建省上杭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丁钊(1920年~),山东省龙口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关根(1929.9~2012.7.22)江苏无锡人,1956年7月入党。

丁荣昌(1912~1996年)江西省于都县人。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莱夫(1912~1983年)山东省广饶县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6军政委,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局长,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通信部顾问(正兵团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文斋(1922~1996年),江苏连云港人。吉林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文昌(1933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1996年1月23日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丁衡高(1931年~),江苏省南京市人。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1.27.-),华裔美国籍,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

丁荣杰(1938~——),湖南省湘潭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研究院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兆乾(1939.6~——),回族,河南省唐河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等。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丁炳生(1939~——),江苏省无锡市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与童来喜等人合著有《第三野战军征战记(上、下册)》等。

丁玉才(1941.10~——),江苏省淮阴县人。历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丁荣锦(1944~2005.1.26),江苏省东台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战士、保密员、参谋、干事、股长等职。

丁寿岳(1944年~),福建省古田县人。2004年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丁一平(1951年~),湖南省湘乡县人。

丁俊晖(1987.4.1~)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男子台球队运动员,斯诺克球手。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职业生涯共获得11次排名赛冠军(单赛季第五次在大型排名赛称雄,追平亨德利的最高纪录)、2次PTC分站赛冠军以及1次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共打出6次单杆147。

看完文章大家是不是已经了解到丁姓起源的一些故事、迁徙历史和历代名人了呢?如果您也是丁姓的后裔,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您了解到有用的小知识哦。

 
在线测试